温度 · 2021年8月3日

惩罚和奖赏

奖赏
文/樊登

惩罚

很多父母会用体罚的方法,或者取消孩子看电视的资格,来对孩子的不听话行为进行“惩罚”。

用这样的方法对待孩子,孩子通常会产生三种状况。

第一种状况:他的内心抵触情绪很大,对家长有很强的报复心理。极端的案例是孩子伤害了父母。

第二种状况:孩子心想,以后尽量别被父母抓到。

第三种状况:孩子看起来很乖,但实际上受到的伤害很大。他会进行自我攻一“我真是活该,谁让我做了这么倒霉的事。”他对自我的评价不断降低。当一个孩子对自我的评价不断降低,出现自卑情绪时,他成功和幸福的可能性都降低了。

所以,不要轻易用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。惩罚的后果有两种,一种叫“直接后果”,一种叫“间接后果”。

最要命的是间接后果。比如说,孩子打碎了一个瓶子,家长说不许看电视,可看电视和打碎瓶子之间没有必然联系。所以,当家长用这样的方法惩罚他的时候,家长让他学会的只是暴力手段。以后,他跟别人沟通的时候,就容易产生:你这件事不同意,那我在另外的事情上欺负你。父母用不讲理的方法跟孩子沟通,孩子就学会了用不讲理的方法跟别人沟通,他的人生将会困难重重。

更好的惩罚方法是什么?

首先要理解和倾听他的感受。

比如,老师说孩子上课跟人打架。有的家长从学校回来就劈头盖脸地把孩子训一顿,甚至先揍一顿再说。正确的方法是倾听,并且回应:“听说这件事后,我很担心,我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。”孩子说:“他把我气得要命。”

孩子说自己气得要命的时候,家长不要说:“你怎么那么容易生气?你要跟同学和平相处。”

家长要说的是:“一定是把你气坏了,你才会跟他打架,对吗?”然后鼓励孩子讲出事情的原委。

孩子讲的过程中,有一个原则很重要,就是不要评论。只有家长不评论孩子,才能够鼓励孩子不断地表达。如果家长忍不住说“你也太小心眼了,这有什么了不起的”,孩子的话就会打住了。

孩子把打架的经过讲出来后,家长可以总结一下:“我知道了,他随便翻你的东西,事先还不和你打招呼,让你很生气,所以你就跟他打了一架,对吗?”

孩子讲完之后,家长能准确地总结出来,孩子会觉得非常愉快,因为这代表着尊重。这时候,家长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:“我听到你跟他打架,真的吓了一跳。我特别害怕你和同学做出互相伤害的行为来,你能理解妈妈的担心吗?”

讲完自己的感受之后,再让孩子知道妈妈对这件事是担心的,是不赞成的,最后一起来做解决方案。

奖赏

关于正确赞赏孩子的方式,可以使用“二级反馈”的方法。二级反馈就是在别人做对事时你要说“谢谢”,并且说明为什么。

一级反馈仅仅是表扬对方,没法使对方更有动力前进。很多孩子不喜欢听父母的表扬。有一个案例:孩子投篮投了半天,终于投进去了:爸爸就说:“太棒了,了不起!”孩子反倒把篮球一丢,不玩了。

老爸想:怎么夸两句反倒不爱玩了?

青春期的孩子身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:你一夸他,他就不做了。原因是这种评价似的赞赏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。

评价式的赞赏有这样的词:“孩子你真棒”“孩子你真了不起,你真是与众不同”“你太棒了”。孩子听了之后,觉得既然都已经这么好了,干吗还要做?再做,剩下的就都是挫折了。

二级反馈是你一定要描述出你所看到的东西。爸爸说:“我看到你一直在练习投篮,并且最后能够投进去,连着投中了三个球。我觉得你真的是进步了。”

让孩子知道他具体好在哪里,这种赞扬对孩子来说非常有用。孩子会特别乐于跟别人说“我是一个有礼貌的人”“我是一个有耐心的人”“我愿意做一个有自控力的人”。

用情感引导的方法赞赏孩子,难点在于有时候父母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。我们对孩子的缺点很敏感,对优点反而马马虎虎放过去了。

当孩子能够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时,证明家长之前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。当家长能够有这样一个心态去发现孩子的优点时,就能发现孩子也会这样做。

摘自《读懂孩子的心》